合金鑄造性能是指合金在鑄造時表現出來的工藝性能,主要指合金的流動性及合金的收縮等。
流動性:流動性是指液態合金充填鑄型的能力。
合金液的流動性好,容易澆滿型腔,獲得輪廓清晰、尺寸完整的鑄件,相反合金的流動性不好,則易產生澆不足、冷隔、氣孔和夾渣等缺陷。
在常用的合金中,灰口鑄鐵、硅黃銅的流動性zui好,鑄鋼流動性zui差。
影響流動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合金的化學成分、澆注溫度和鑄型的填充條件等。
合金的液態收縮和凝固收縮表現為合金的體積縮小,通常用體積收縮率來表示,它們是鑄件產生縮孔、縮松缺陷的基本原因。合金的固態收縮雖然也是體積變化,但它只引起鑄件外部尺寸的變化,因此,通常用線收縮率來表示。固態收縮是鑄件產生內應力、變形和裂紋等缺陷的根源。
收縮性:液態合金在冷卻凝固過程中體積和尺寸不斷減小的現象稱為收縮。收縮是鑄造合金本身的物理性質,是鑄件中許多缺陷(縮孔、縮松、內應力、變形和裂紋等)產生的基本原因。合金液從澆入型腔冷卻到室溫要經歷三個階段:
1.液態收縮:從澆注溫度冷卻到開始結晶的液相線溫度之間的收縮。
2.凝固收縮:從開始結晶溫度冷卻到結晶完畢的固相線溫度的收縮。
3.固態收縮:從結晶完畢的溫度冷卻到室溫之間的收縮。
合金的化學成分、澆注溫度、鑄型條件及鑄件結構是影響合金收縮的主要因素。鑄件的形狀、尺寸和工藝條件不同,實際收縮量也有所不同。
另外,合金液在冷卻成鑄件的過程中出現的各部分化學成分不均勻的現象即偏析性,吸氣性和氧化性均對鑄造性能有著不利影響。